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在巴彦淖尔国营新华林场考察时指出:“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总书记重要讲话为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指明方向、擘画蓝图。“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对全球青年的期望,也激励着青年一代更好前进。
2023年8月25日至27日,以“以科技引领治沙让荒漠造福人类”为主题的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七星湖举行。与会各方倡议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荒漠化、干旱及其引发的沙尘灾害天气,以科技引领治沙,推动可持续发展。论坛期间,中福会少年儿童代表发布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青少年宣言”,来自全球140名青少年学生代表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发起了“科技治沙,未来有我”青少年行动,与各界嘉宾共同落实第九届论坛成果。
数字人与少儿互动
发布“全球绿色低碳发展青少年宣言”
中福会少年儿童代表在论坛会议舞台上带来了创意独特的“青少年·沙漠·未来”特别活动。通过少儿舞蹈与数字人互动表演的创新形式发布“全球绿色低碳发展青少年宣言”。
“青少年·沙漠·未来”特别活动现场。
“青少年·沙漠·未来”特别活动
舞台上,“绿天使”与两位青少年代表按下绿色道具书,大屏上随即几束绿色的追光掠过浩瀚无垠的沙漠,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绿意盎然的绿洲,表达了青少年对沙漠变绿洲的美好愿景。宣言旨在倡导和鼓励全球青年增强生态意识,为荒漠化防治贡献力量,在全球广大青年心灵深处播下保护生态防治荒漠的种子。
“科技治沙 未来有我”
中外青少年倡议科技治沙
参与行动的海内外青少年学生通过现场演讲、表演节目等不同方式,表达了积极参与科技治沙,积极传播科技治沙的决心和态度,并向全球青少年发起“科技治沙,未来有我”的行动倡议宣言,通过认真学习、积极行动,全力投身到科技治沙、产业治沙事业,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行动中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科技治沙,未来有我”全球青少年行动宣言活动现场。
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博士生陈龙、美国纽约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生杨淇云等学生代表在演讲中表示,个人事业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把实验室形成的真知变成实践。
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博士生陈龙发表演讲。
美国纽约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生杨淇云发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孟加拉国留学生MD Sabbir Ahmed发表演讲。
云南工商学院李钰莹发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孟加拉国留学生MD Sabbir Ahmed提出,防沙治沙要加强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相关方的合作努力对于分享知识、资源和最优方法至关重要。云南工商学院李钰莹提出,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学有效推进沙漠治理。
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代表任梓纲发表演讲。
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马悦然发表演讲。
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李佳悦发表演讲。
来自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代表任梓纲、马悦然和来自鄂尔多斯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的小学生代表李佳悦,分别表达了他们对沙漠化问题的忧虑和关切,以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未来沙漠化终结者的愿景和决心。
“科技治沙,未来有我”全球青少年行动宣言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欧美同学基金会、内蒙古自治区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康福国际教育集团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杭锦旗亿利东方学校、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亿利公益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欧美同学基金会秘书长李海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协作项目工作委员会主任柳云虎、亿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贺鹏飞、内蒙古自治区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张卫东先以及前联合国环境署官员丛汉翔先后发表了致辞,表达了社会各界“以科技引领治沙,让荒漠造福人类”的共识、决心和远景规划。
青少年是未来的种子。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在青少年行动委员会主任刘煜炎的带领下,在行动倡议中共同发出了:“一粒种子可以承载一个梦想,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片沙漠,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为了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一起行动!科技治沙,未来有我”的强音!